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干混砂浆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文学类 » 学术会议
  正文内容

刘长发:市场竞争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 2014-12-07 11:53:20   工作方式: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多年来,产能过剩一直笼罩着我国传统制造行业,其中水泥行业屡受诟病。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刘长发指出,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激发市场的矫正和调节作用,让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出局,才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

随着化解产能过剩呼声的日益高涨,政府相关部门祭出重拳。今年10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化解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并规划未来五年化解“路线图”。针对水泥行业,《意见》提出:“加快修订水泥、混凝土产品标准和相关设计规范,推广使用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

近日,刘长发在接受中国水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关于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方案体现出要求不断提高水泥产品质量,逐步淘汰低标号产品的导向。在实际生产中,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在32.5复合水泥中加入了超量、多品种的混合材,致使产品质量出现隐患。”因此,在他看来,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品种,增大高标号水泥的使用不仅能够保证水泥质量,而且也会对加快淘汰生产效率低、环保不达标、能效指标超标的落后产能产生积极影响,这将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对水泥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水泥行业路线图中,把“强化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资源单耗指标约束,对整改不达标的生产线依法予以淘汰。”作为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的一项重要政策。对此,刘长发表示,在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环保政策将有效促进水泥行业去产能,利好行业供需格局,但前提是国家需出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政策才行。

据了解,为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地区对水泥企业实施大面积停产。截至目前,河北石家庄鹿泉地区水泥小粉磨站已全部关停。在刘长发看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环境污染治理非一朝一夕之功,预计未来相关政策还会陆续出台。但他认为,水泥生产线全部停产是不可能的,如金隅股份在北京的水泥生产线就没有停产,原因在于该生产线主要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意见》中提出,“支持利用现有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进一步完善费用结算机制,协同处置生产线数量比重不低于10%”。这一举措将充分发挥水泥工业在城市化建设中和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水泥窑炉功能的拓展也将提升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金隅的情况正好印证了这一点。毋庸置疑,未来水泥窑协同垃圾处理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事实上,对于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刘长发至始至终有着自己的观点并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水泥企业应充分理解并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以市场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方式,是化解现阶段产能过剩的捷径。”

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治理政策的出台,有市场人士认为,一些规模较小的水泥企业将会被一些大企业兼并整合,水泥行业将加速洗牌,为化解产能过剩将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刘长发看来,通过兼并重组彻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兼并重组无非就是产能的叠加,并不能使产能减少。“化解产能过剩就是要淘汰落后主体,虽然政府近几年已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但是政府并不是万能的,需在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进行。既然政府权力有限,那么就应该交由市场来决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谁的竞争能力强谁就说了算。”

虽然兼并重组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但却是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理性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能够真正提高产业集中度。市场的正当和充分的竞争需要鼓励和支持,最终使部分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的产能退出市场,这才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之道。

在看待水泥过剩的原因上,刘长发认为,从大方面来说,可能是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但造成过剩最直接的原因却是企业缺乏创新精神和盲目扩张的思维惯性所导致。所以,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朝着多方面、全方位的方向发展,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降低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要致力于产品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不断提升企业服务市场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创新企业商业模式,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看,跟以往一味强调“抑制”、“遏制”不同的是,此次《意见》侧重于“化解”。刘长发认为,抑制和遏制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而化解则是一种号召、一种引导,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要依靠市场主体的力量。